12月18日,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举办“双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暨建设“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系列活动。汇芯高端半导体芯片产业化项目、米思米自动化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项目、百事食品广东生产基地项目等三个制造业项目集中开工,9个“两高四新”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三大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投资额超20亿
在今日的集中开工仪式上,汇芯、米思米、百事三大项目亮相,此三大项目一个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创新型民企,两个是全球知名的龙头企业,计划投资总额超20亿元。
其中,汇芯高端半导体芯片产业化项目集功率半导体芯片、器件、功率模块设计和制造于一体,瞄准制造企业“缺芯”的痛点。项目将专注于为工业、消费电子、汽车和机车、能源、新能源、自动化机械和机器人等领域提供低功耗、高性能的功率半导体产品。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其中首期投资约1.5亿元,厂房位于仙湖氢谷核心区,形成年产600万枚小功率IPM产品的产能,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5亿元,年税收达到1000万元。
米思米自动化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项目为日资项目。其日本总公司株式会社米思米是全球精密零部件制造的龙头,此前在南通设有生产工厂,具备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序的连贯生产能力,在国内可实现当天接单、次日出货的供货效率。而华南是米思米的重要市场,广东客户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丹灶是华南地区的“日企之乡”,区位优势突出,正因如此,米思米将制造项目落户丹灶。
百事食品广东生产基地项目是百事公司食品业务在广东的首次布局。百事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的领导者,系列产品中有23个品牌的年销售额都在10 亿美元以上。百事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用地80亩,计划投资5亿元,将建设3条全新的薯片生产线,预计2022年中投产,达产后年产2.5万吨薯片。
瞄定“双百目标”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今年,南海区提出了产业招商的“双百目标”。即实现每年新引进工业项目实际落地投资额超百亿元,新引进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超百个。这三大项目,为“双百目标”的实现增添了强大的动力。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是丹灶今年第二次举行产业项目开工和集中签约落地。今年5月,丹灶镇连续举办了包括院士项目投产、日资企业进驻、仙湖氢谷十大项目启动等产业活动,反映出其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为。今年,丹灶镇引进了投资额累计超过100亿元的26个产业项目,其中世界500强项目2个,包括此次开工的百事项目,以及今年8月进驻的太平洋建设项目;超10亿元项目有4个,例如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4位的徐工集团,今年11月与佛山市签约,宣布落子丹灶,总投资20亿元;外资项目有7个,以日资项目居多,包括此次开工的米思米项目,今年5月进驻的武汉总和、大同磁石等,产业领域以汽配为主。
26个高质量的工业项目进驻,进一步完善了丹灶的产业版图。与此同时,丹灶镇在今年实现了人才结构的进一步升级。高端人才带队的创新项目和平台类项目纷纷落户。在18日的系列活动中,9个项目现场签约进驻,包括宁波华翔集团汽车冲压件及新能源电子系统项目、70兆帕车载高压储氢瓶技术院士项目、中乌巴顿增材制造专用丝材技术院士项目、攀业燃料电池膜电极制造项目、中石化南海区合资项目、坚峰汽车电驱动桥项目、乾行达交通安全防护高端装备及航天级安全材料产业化基地项目、广东能芯第三方半导体器件测试项目、唯仁新一代眼底视网膜结构成像和微血管造影成像系统项目。签约项目中有2个院士项目和1个国家青年特聘专家项目。签约方之一广东欧佩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挪威科学院院士白勇带头,致力于新兴能源技术研发。中乌巴顿增材制造专用丝材技术项目以 “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为技术依托,形成以乌克兰科学院院士、国家人才计划专家“郭瑞·弗拉基米尔”为首席科学家的创业团队,开发出低飞溅、高成形精度、长寿命功能层的细直径高端模具增材制造用丝材,突破增材制造用合金丝材制备关键技术,实现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数据显示,丹灶镇今年已经引入院士项目16个、省市区人才团队项目50个、平台项目5个,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新型医疗器械、智能安全、精密机械、高端汽配等产业,在制造业创新的“康庄大道”上坚定前行。
五年磨一剑 呈现创新发展的“丹灶现象”
今年,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作为佛山经济“后起之秀”的丹灶,发展形势却势如破竹。这正是得益于“十三五”期间全面的产业经济布局。
2016年,丹灶镇提出打造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彼时,该镇正在面临发展的转型期,除了传统的五金行业,机械装备等,镇内的汽配产业、日资企业大量聚集。如何创新发展优势,实现“弯道超车”?推动制造业创新迫在眉睫。
有鉴于此,丹灶镇梳理产业基础,全面审视市场环境,提出发展新能源产业、智能安全产业的愿景。当时,氢能产业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全面重视,丹灶创新引进了高端氢能人才和氢能项目,创下了发展先机。2017年,“氢能元年”的风口来临,丹灶镇立即行动,提出了建设仙湖氢谷的构想,一跃成为全国氢能产业的先行地,健全氢能产业链,进入新产业赛道的第一梯队。
丹灶在智能安全产业方面的布局也在全国领先。在提出发展智能安全产业后,丹灶镇申报建设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进入“国家队”,担起了探路重任。
两大新兴产业,以及丹灶镇一直着力推进的日资企业,使得该镇实现了产业方面的“三足鼎立”,实现了从“五金之都”到“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的升级,发展形势势不可挡。
而这些优质企业选择落户丹灶,离不开丹灶对企业的优质服务。丹灶镇在南海区“五星级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对项目上游供应、下游应用的个性化对接的“七星级服务”。针对重点项目成立以镇主要领导,镇内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项目小组,从项目洽谈初期的各种对接到签约后的企业登记、土地出让、厂房报建、环评安评、投产运营等全程跟进服务,推动项目顺利落户、尽快投产。丹灶镇还创新出“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包括立足产业,全面招才引智;加强服务,促进企业发展,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构建起从仙湖实验室、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出发,到国家级孵化器,再到科技型企业加速器,终抵各个产业园区的“全链条”路径,为科技创新的“促进”“转化”“保护”“运用”各方面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有机保障。
今年,丹灶镇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0家,比2015年的26家增长了10倍。企业组建的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累计共达21家。全镇已落地或意向落地的科创项目超50个,其中院士带头或参与项目多达16个。“十三五”期间,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发展取得了全面成效,形成了后来居上的“丹灶现象”。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高敏华 通讯员:叶迟华、张柏林图由通讯员提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