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乳业如何发展、蒙牛集团将有怎样的战略布局?5月28日,蒙牛集团总裁、国际乳品联合会董事卢敏放就这些话题举行媒体见面会。
他表示,经过前期的疫情影响,目前乳制品行业已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蒙牛整体销售已达到双位数增长。疫情将加速中国乳业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并向全球化和数字化快速转变。
“行业已恢复到正常水平”
卢敏放坦言,疫情严重的时候,全行业一天要接收1.6万吨原奶,但却有1万吨左右拿来喷粉。每喷一吨粉,企业就要损失1.5万元。而销售端却面临着超市不开、出货下降的困境。
受疫情影响,我国乳业上游奶牛养殖业收入下降30%,中小牧场资金回流困难。乳业下游销量下滑,下游乳企为稳定上游养殖大量喷粉,行业日均喷粉奶量时达1.8万吨。而在境外疫情大暴发后,尤其是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产奶国家和地区受到疫情影响,使得我国对原料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受到严峻挑战。
“疫情期间我们没有拒收一滴奶,如今看来,当时的几个重大决策都是正确的。”卢敏放认为,如果蒙牛当时没有坚持住,将对乳业上游产业链造成巨大影响,“我们不是拍脑袋做的决定,而是预判到疫情后乳制品消费一定会恢复。”
据卢敏放介绍,目前整个乳制品行业自今年5月初开始已恢复到正常水平,上游原奶也处于供需平衡状态。就4月而言,蒙牛整体销售呈双位数增长,已没有喷粉现象。其中,蒙牛巴氏奶销售增速超过100%,常温白奶增速也达到了20%-30%,“商业结果、品牌结果都非常好”。
疫情期间,卢敏放也对整个乳制品行业的后续发展进行了思考。他认为,疫情令消费者对营养的认知大幅提升,饮奶习惯随之改变,为整个乳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特别是酸奶、奶酪、有保健功能的产品,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其次,消费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到家服务、社群营销等在疫情期间崛起,加速了乳企向数字化转型。今年2月,蒙牛的社群营销销售额从0迅速攀升至集团销售额的10%。
“我一直讲中国乳业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疫情显然加速了这个趋势,我对未来五年到十年的国产乳业非常看好。”卢敏放说。
“系列并购是战略驱动结果”
近两年,蒙牛在海内外乳业资产并购上动作频频。2019财年,蒙牛投资完成了对澳大利亚有机品牌贝拉米的收购,对澳洲第二大乳品公司Lion Dairy & Drinks(LDD)的收购也有望在2020年完成交割,再加上此前收购的Burra Foods,蒙牛将成为澳洲大乳企。
如今,蒙牛海外业务收入有望超过集团年收入的10%。在此背景下,蒙牛“国际事业部”于今年3月成立,并邀请在消费品行业管理经验丰富的澳大利亚人马儒超(Stephen Maher)担任公司副总裁兼国际事业部负责人,下一步将主要聚焦在品牌、市场策略的执行上以及如何充分整合澳洲市场供应链,发挥协同效应。
除海外收购外,蒙牛近两年还先后入主国内上游乳企现代牧业、收购国内有机乳企中国圣牧下游资产,并战略入股“奶酪股”妙可蓝多。
谈及并购策略,卢敏放对新京报记者称,蒙牛并购很重要的一点是战略驱动,不是单纯冲着规模而去。2018年,蒙牛布局现代牧业和圣牧时,国内原奶情况是供大于求。基于对中国乳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判断,蒙牛对这两家上游乳企进行了投资,“假如今天才去收购,至少要再多花一倍的代价才能做到。”
对于海外并购,卢敏放表示,蒙牛主要看中的是这些收购标的的品牌价值,是为了3年、5年后的大发展做战略准备。“我们不是资源型企业,要想把市场做好就一定要靠品牌。”据卢敏放透露,贝拉米今年一季度增长高于预期,婴配奶粉在华的配方注册也预计在下半年“迎来好消息”。
“企业健康发展不应单看销售额”
对于外界关心的蒙牛“千亿目标”的达成,卢敏放表示,“订这个目标是为了推动公司能够再现创业时期的高速增长,但蒙牛不会特意去做这个数字,而更重要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2016年-2019年,我们每一年的增长都很好、关键是有质量。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是需要各种维度的财务指标支撑的,不是单凭销售额。”
在卢敏放看来,数字化改造是一种手段,终要达到的目的是提升供应链效率。去年年底,蒙牛完成了4家工厂的数字化改造,每一包产品都有质量保障,且可做到一物一码。“以前我们做设备维修靠的是经验,数字化工厂可实现全链路数字化,知道生产、加工指标的细微变化,能够预测设备什么时候该做清洗、维修,极大提升了工厂运行效率。”目前,蒙牛成立了全数字化战略委员会,卢敏放亲自担任负责人。
对于中国乳业如何做大做强,卢敏放也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全乳业的自给率在50%左右,要有一定自给率的保障”;二是做优质产品、好的品牌;第三,要加强自主创新力,加强乳业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四是增加中国乳企在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力。
据他介绍,蒙牛现在正在内蒙古建设中国乳业产业园,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中国乳业抢占标准与创新、智能制造、交易、组织和人才四大全球高地。全国人大代表、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也在本届两会上提出了以产业园建设为载体,推动全产业链创新的建议。“中国乳企关键是要做强!”卢敏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