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食用菌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的贸易量占到亚洲的80%、全球的40%,我国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大国,但与食用菌强国仍有一段距离。
当前,我国食用菌装备业处于一个相对调整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行业标准缺失、食用菌装备普及产区间差异明显、食用菌加工装备市场缺口大、食用菌装备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表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不必走欧美生产双孢菇的大型机械化设备之路,也应摆脱日韩生产木腐菌金针菇的模式束缚,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用菌工厂化之路。
装备发展突飞猛进
我国食用菌行业于改革初期起步,属于农业行业中最年轻的分支,这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杨国良刚刚毕业。如今退休后,他仍奔波于各个食用菌企业,收集行业数据,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从全手工蘑菇种植到现在的机械化生产,杨国良见证了我国食用菌装备业发展的历史。杨国良讲到,作为蘑菇类自动化程度的种类——双孢菇,在10年前,生产所需设备发料机等需从荷兰进口,花费大量资金。如今,我国自主生产的双孢菇发料机大型设备,让用户节省了50%的成本,降低了行业的生产成本,更加打破了国内食用菌行业无大型生产设备的瓶颈,加速了食用菌行业的工厂化。
从装备应用和普及程度上来看,食用菌产业的机械化普及程度领先于其他农业项目,尤其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现代食用菌装备已经覆盖了食用菌制种、栽培、加工等各个环节,包括菌种发酵、空气净化、培养基制作、菌包生产、环境控制、产品干制、保鲜及深加工提取等,形成了由原料生产到菌种制作和菇房温湿光风自动控制及加工较为完整的体系。已经基本构筑起了食用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装备基础。
从自主研发水平来看,有70%—80%的单位告知拥有自主研发的新装备,其中有些企业在研发生产过程中投入较大。从专利技术申办的角度来看,随着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装备生产企业专利申请意识逐渐增强。目前食用菌相关装备专利的拥有数量在逐渐提升,主要涉及的专利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并且有的企业拥有多达几十项专利。从装备的智能化程度来看,很多装备单位看好未来智能化装备领域的较大市场,并且有些企业已经率先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不仅进行装备升级,还融合了物联网技术由计算机控制进行计算协调分析,根据预设数据并结合外界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及光照和预设值进行比较和协调分析,可以做到换气几乎不改变温度、湿度变化,从而模拟食用菌生长环境,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产品标准亟待出台
近年来,食用菌栽培面积的扩大,为与之相配套的机械化生产设备研发奠定了基础,进口国外生产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要求,我国在加快食用菌装备的自主创新和研发上也做出了努力。但此前,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宋卫东表示,我国食用菌机械设备在设计、生产以及使用过程中缺乏标准和企业标准,生产企业自行生产设备,造成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设备其零部件等无法通用,给菇农造成麻烦,影响设备正常使用。国内也没有级食用菌装备工程技术中心,食用菌装备生产企业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的产业技术中心支撑平台。
浙江宏行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卫兵表示,相对于国外食用菌生产原料的单一,中国食用菌生产原料丰富,无法参照国外标准,另外,我国食用菌行业起步晚,食用菌装备缺乏标准和企业标准形成的时间。
同样,我国对食用菌机械化生产装备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处于缺位状态。农业生产装备具有易复制性,食用菌生产设备大多属于辅助性农业设备,一些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研究机构生产出的设备易被模仿,造成食用菌装备行业仿制盛行。宋卫东认为,机械产品技术低,质量偏低,阻碍了食用菌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颜卫兵也表示,产品装备在申请专利、生产技术公开后,食用菌知识产权保护缺位,科研机构及企业无法实现科技成果的合理收益,导致自主申请的专利项目比较少,不利于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食用菌生产装备企业中的技术人员绝大多数制动机械技术,不懂食用菌生产工艺,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技术培训,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欠缺。宋卫东表示,由于人才的缺乏,企业自主开发产品的能力较弱,工艺装备水平差,产品科技含量低,造成食用菌装备市场竞争力不强,阻碍了食用菌装备和食用菌行业的健康发展。
智能化生产成趋势
中国食用菌产业正在实现由数量向质量转型升级,设施化、标准化和工厂化生产逐步取代传统家庭式栽培。随着食用菌行业的发展,食用菌装备发展需要食用菌生产装备符合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技术要求,需要加快食用菌装备技术创新步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重视国内、国际新装备市场动态,加强装备使用人员培训力度,强强联合建立产业链合作联盟,推动食用菌机械装备业升级发展。同时,装备生产企业在农机补贴政策大背景下,应加大食用菌装备购置补贴申请力度,积极向注册所在地或者主销区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进行申报,争取加入农机补贴目录。
颜卫兵表示,我国食用菌装备在研发方面,科研机构倾向于数据居多,企业倾向于实际操作,应通过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完善数据与实际结合模式,推动产品设备的研发。另外,目前在种植时温度、湿度等方面达到完全自动化,采摘蘑菇在人工智能方面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虽然一些食用菌企业采用机器手作业,但只能区别于蘑菇大小,不能保证蘑菇质量,在其他采摘需求方面还有待技术研发。
宋卫东表示,现阶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单机装备间的衔接还需要人工辅助完成,需要对各工艺环节生产装备配备传送带等设备,实现运载和搬运。另外,针对国外食用菌生产装备投资和运行成本高,且不适合国内食用菌栽培工艺与模式等问题,应开展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食用菌生产装备,以适应中国栽培多品种的需要。他认为,我国应着力发展实用、质优、廉价的食用菌成套装备,实现由低能到高效、由单机到成套的发展过程,最终实现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的智能化自动生产线。未来,智能化、成套化、标准化和国情化是我国食用菌装备的发展方向,以智能生产装备为代表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将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
以上是对开发智能食用菌生产装备,满足多品种市场需求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满足品种市场需求化选择,必将成为未来新兴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