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国内功能饮料市场已经达到了数百亿的规模,而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改变,功能饮料也应该做出改动,健康、营养是创新方向,健康型饮料是整个饮料行业发展新趋势。
功能饮料是2000年来风靡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的一种健康饮品。在中国功能饮料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中国逐渐成为功能性饮料的消费大国。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功能饮料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中国功能饮料市场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在2014年取得了17.4%的增长,市场容量达到109.1亿升。行业增长最快的年度为2011年,当年增长达到54.1%。在2010年到2014年的5年时间里,行业平均增长率达到28.9%。预计到2019年行业将达到254.57亿升的规模。
饮料在国标中被定义为供直接饮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冲调或冲泡饮用的,乙醇含量不超过0.5%的制品。也可为饮料浓浆或固体形态。饮料分为包装饮用水、果蔬汁类及其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特殊用途饮料、风味饮料、茶(类)饮料、咖啡(类)饮料、植物饮料、固体饮料、其他类饮料等类型。
功能性饮料一般是在水里加入了维生素、葡萄糖、矿物质、电解质、赖氨酸,有的还有咖啡因、牛磺酸等成分。这些成分有一定的抗疲劳和适量补充钙、钾、矿物质、电解质等作用,比较适合体力损耗较大的特定人群和成年人。
中国质量协会近日发布2016年饮料行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健康概念是近年来的主流健康趋势,消费者对于高含糖量、高热量饮料的偏好度持续走低,健康化、个性化、功能化是未来消费者的主流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饮料行业的健康化、功能化趋势正在走高。事实上,消费者偏好度仅为7%的碳酸饮料目前只是依靠消费者对于口感的认可和个人习惯在保持着一定的用户粘性,其主要的消费人群80、90后很多也大多是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习惯。
当今社会的主力消费人群——“60至90家庭”则代表了未来市场的主要需求增长点。调查显示,注重大健康观念的60后关注重点在包装水和茶饮料上,喜欢“新奇特”的90后则对功能饮料最青睐。
目前国内获批准的保健饮料产品不多,主要以维生素运动功能饮料为主。饮料口味依旧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天然、营养、健康、便利、环保成为主流消费选择。下面从功能、原料、工艺形态三方面分析创新的方向。
功能创新方面:饮料的消费人群以年轻人为主,消费场景多为运动与工作间隙的放松休闲和能量补充。目前,保健饮料中缓解体力疲劳是最常见的功能。保健饮料尚待开发的功能领域有:在目前工作压力较大及电子显示产品普及的社会环境下,适合上班族的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功能。另外,适合饮酒者的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适合女性的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等美容功能,适合佐餐场景的促进消化功能,还有适宜人群广泛的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改善睡眠等功能。
原料创新方面:目前,保健饮料原料以复合维生素氨基酸为主。接下来值得关注的原料有:胶原蛋白、花果来源抗氧化剂等皮肤健康成分,叶黄素与玉米黄质、花青素等视健康相关成分,DHA、磷脂酰丝氨酸、N-乙酰神经氨酸、顺-15-二十四碳烯酸等脑健康成分,γ-氨基丁酸等心情放松成分,低聚糖、膳食纤维、益生菌、酵素等消化道健康成分,姜黄素、低聚肽等同时兼具解酒与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成分。天然植物(如石斛、姜黄、桑葚等)、植物蛋白(如核桃蛋白等)、天然色素(如花青素、姜黄素等)、天然香料(如玫瑰花等)。辅料方面,代糖的植物甜味剂甜菊糖苷、低聚糖类、糖醇类也值得关注。中国特有的药食同源方面也同样值得挖掘,草本凉茶、金银花露、刺梨汁、覆盆子果汁、沙棘果汁、枸杞果汁、诃子饮料等等。
工艺形态创新方面:避免添加防腐剂的高压灭菌工艺、传统酿造工艺、低温工艺等尽量避免人工添加和营养损失的工艺更受欢迎。酵素、果醋等传统发酵工艺制备的饮料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也日益受到青睐。总体来讲,凉茶、花露、浆果汁、植物蛋白、发酵饮料等都是不错的保健饮料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