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升级,乳制品行业已逐渐由规模增长向品质升级转变。常温酸奶、常温乳酸菌饮料、低温酸奶等产品更健康、附加价值更高,符合消费升级的方向,增速相对比较快。
预计到2017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的乳品市场。2014-2019年全球乳品市场销售额增长的一半将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德国和英国。一、新食品安全法提高对乳制品行业的要求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律,相比于旧版《食品安全法》,除加强了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明确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自律”要求及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的要求,还对婴幼儿配方食品做出了专门的规定。新法加强了对乳制品行业诚信经营的要求,对生产经营者应承担的各项法定义务和要求作出了规定,如依法取得生产经营许可,建立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履行对不安全食品的召回和停止经营义务等。
二、乳制品行业在去库存后增速回升
2014年乳制品制造行业销售收入为3,298亿元,同比增长18.07%;2015年1-9月,销售收入达到2,443亿元,同比增长2.35%。2014年乳制品制造行业利润总额为225亿元,同比增长25.63%;2015年1-9月,利润总额达到159亿元,同比增长8.37%。2015年,乳制品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幅大降,是因为乳制品行业同时面临库存增加和需求骤降等问题。据调研,目前乳制品行业去库存的效果比较好,同时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有所增加,行业可能在2016年后恢复中高速增长。
三、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鲜奶、乳制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可以说鲜奶、乳制品已经成为寻常百姓餐桌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将促使国内高端优质原奶需求保持强劲增长,并有望享受高于行业整体的增速。、社会以及媒体继续通过加强监管和监督,不断促进乳制品行业规范化发展。行业内部产品结构进一步升级,高价位、高附加值的产品逐渐获得市场青睐。在外部环境和消费需求的共同推动下,乳制品行业销售额保持稳定增长,原奶的需求以及价格不断增长。
四、乳制品行业竞争将白热化
未来,乳制品制造行业的企业既面临国内企业间的厮杀,也面临着外来企业的竞争。国内参与竞争的企业众多,大部分规模较小,价格成为的竞争手段。国内奶源价格高,企业生产成本高涨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解决,加之这些企业自我消化成本能力较差,企业面临成本上涨和进口奶低成本的双重挤压,可能诱使部分企业铤而走险,违规生产不安全产品,诱发食品安全问题。未来,国内乳制品生产企业的“两极化”现象将会比较严重,是大型企业将仍然保持较好增长,但是中小企业将面临复杂情况,可能会停产、破产甚至是倒闭。
五、我国奶价受国际奶价影响大,新西兰拥有我国原奶定价权
近年来我国进口原奶占比迅速上升,到2014年已经达到17%。进口的增加源于国内外原奶价格差,价差由各国资源禀赋所客观决定,是长期存在的因素,因而虽然15年由于库存导致进口占比降低到13%左右,但长期来看仍将继续提升。进口来源中,新西兰奶粉占80%以上,我国原奶价格波动与新西兰的恒天然奶粉拍卖价格的涨跌高度相关,可以说新西兰已经拥有了我国原奶的定价权,而这个影响力还将进一步扩大。
六、资源禀赋的劣势导致高养殖成本将长期存在
由于较高的奶牛养殖成本以及较低的单牛产量,我国生鲜乳生产成本相比于其他主要产奶国高出不少。成本的高企来源于我国资源禀赋方面较大的差距以及较为落后的生产工艺:一是现阶段我国规模化养殖、机械化程度较低;二是存栏奶牛品种不够纯正,荷斯坦奶牛流淌着黄牛的血液;三是没有足够的耕地和土地支撑规模化牧场的饲料用地和粪污处理,且土地污染严重;四是饲草质量较差,大量使用低质粗饲料,全株青贮使用比例低,并且青贮质量难以控制。
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占比的提升,成本问题将有所缓解,但这将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此外,我国奶牛品种、土地资源差、饲草质量差等问题即使在长期内也难以解决。因此,这些资源禀赋方面的劣势将导致我国原奶生产成本高的现象长期存在。
七、乳制品产量预测
2015年1-10月,中国乳制品产量达到2,286.3万吨,同比增长4.27%;2016年1-9月,中国乳制品产量达到2,195.6万吨,同比增长7.5%。据2016-2021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全国乳制品行业累计完成产量2729.3万吨,同比增长7.5%。
综合以上因素,据2017年中国乳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预计,2017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将达到3,059万吨,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65%,2021年产量将达到3,81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