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即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食育当从娃娃抓起”.孩子的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娃娃们抓起,应把对他们的食安教育作为整个食安工作的重头,高度重视,补齐短板,提升品质,拓展空间,创新方法,整体推进。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教育部、全国妇联等部门已制定方案,对青少年食品安全问题做出具体安排,相信定能收到巨大成效。
儿童的健康,不仅是个体和家庭的问题,更关系到民族的整体素质。呵护儿童健康成长,保证其饮食安全是其中要义。食安教育的开展,能使儿童掌握与食物相关的知识,培养对食物的选择能力,从而得以实践健全的饮食生活,因此,食育有着与智育、德育、体育同样的重要性,必须从娃娃开始抓起。
少年强,中国强。提出了“健康中国”的构想,“健康中国”的根基在于少年儿童;提出了“十三五”人均寿命增长一岁的目标,人均寿命增长的基础在于少年儿童。把食育纳入发展战略,营养健康知识普及从娃娃抓起,已经刻不容缓。
少儿食安知识普及,要由单一的说教式、注入式转为多种形式并存,如组织孩子到食品企业和农田参观、举办食安知识竞赛、编演食安文艺节目、观看动漫片儿等,精心打造丰富多彩的“少儿食安文化”.在此介绍的三种模式是对少儿食安教育的初步探索。
模式
北京
开学课 城管为小学生传食品安全“真经”
9月1日新学期第,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小学的学生们迎来了几位特殊的老师--城管叔叔。平时在外执法的城管队员在讲台上华丽变身为“老师”,通过有趣的小实验和问答互动等形式,向同学们讲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食品安全课。
教室内,石景山老山街道执法队的城管队员拿起一个真空包装的鸡腿给学生们看。袋子里的鸡腿红彤彤的,个头很大,小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尝尝。可当城管队员拿出一些在正规商店购买的食品与这个鸡腿进行对比,才发现这个鸡腿包装上配料表模糊不清、没有生产许可标志。
城管队员向学生介绍,不合格零食是在又脏又乱的小作坊里生产出来的,不法商贩为了降低成本、延长食品保质期,经常使用不新鲜的原料,非法添加很多的调料和防腐剂,甚至是染色的颜料,这样的东西吃到肚子里,会伤害身体。
“那怎么才能不吃到这种东西呀?”孩子们非常紧张地问道。
“很简单,不要光顾地摊、路边摊,一定要到正规的商店超市购买,买东西的时候要仔细寻找包装袋上的生产许可证标识。”
城管队员通过观看幻灯片和互动答题活动,为孩子们普及了商品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展示了无照经营所隐藏的巨大危害,让孩子们对商品安全的重要性有所了解。
模式
陕西
小记者团“食品安全伴我行”采风走进食药监
9月24日,由陕西省宝鸡市食药监局和宝鸡日报社、宝鸡日报小记者团联合举办的宝鸡日报小记者团“食品安全伴我行”走进食药监采风实践活动举行。参与此次活动的小记者及其家长共计150余名。
在宝鸡市食药监局,小记者团一行参观了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便民药品标本馆、食品药品电子监管系统,亲身体验食品快速检测并发出“我当食品安全小卫士”的集体倡议;随后,他们走进蒙牛乳业(宝鸡)有限公司见证安全奶的生产过程,了解乳文化相关知识;在三味渔府参观阳光厨房,了解全市阳光厨房建设情况。
活动现场,小记者们将自己携带的馒头、面包、蔬菜和肉类等食品交予专业人员进行快速检测,结果全部合格,这消除了大家在食品安全消费中的误区和困惑。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寓教于乐,收获颇丰。不仅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不少食品药品安全知识。
小记者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参观让我们对食品安全有了更科学的认知,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购买和食用变质、过期、不合格的食品。宝鸡市食药监局负责人指出,此次活动的举办是希望孩子和家长们了解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呼吁大家从我做起,保护食品安全,为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做出贡献。
模式
安徽
动员一个学生 带动一个家庭 影响整个社会
前不久,安徽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省教育厅、省食药监局共同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集中整治全省学校食品安全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保障学校食品安全和师生身体健康。
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给师生们送去免费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读本、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专题教育活动等,同时要求各学校举行以“人人需要安全食品 人人维护食品安全”为主题的班会;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征文、选拔食品安全小记者、问卷测试或手抄报评选等活动;举行“学校食堂开放日”活动,聘请校园学生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等。
安徽省政府食安办、省教育厅、省食药监局将向全省部分中小学免费发放《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手册》,并作为主要宣讲培训资料,普及校园食品安全知识。
安徽省政府食安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将纳入该省政府对各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省政府食安办将会同省教育厅、省食药监局,对各地食品安全进校园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工作未落实到位的将给予通报批评。加强对食品安全进校园工作的督查和考核,对未按要求履行职责的校长,予以通报批评。